黃友義: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譯英工作
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,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,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了解中國,也愿意了解中國。這種需求意味著翻譯進入了全新的時代。當今時代,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文字的轉換,更是對外介紹中國情況、擴大中國話語影響力、讓中國“走出去”、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。因此,中國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廣闊國際視野的外語人才。
做好文化傳播,讓外國受眾更好地理解中國,是翻譯肩負的重要責任。例如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翻譯,從字面上說,我們最先想到的是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,但是西方人對 destiny 的理解和中國人不同,他們認為 destiny 是由上帝決定的,而不是由人類打造的。因此,這樣的譯法會給外國人造成困惑,沒有辦法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。我們中國人常說的“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”,這里的命運實際上是指未來,所以翻譯為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效果更好。
再比如2013年3月23日,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時說道:“早春三月,意味著一個新的俄羅斯季節到來,意味著新的播種季節到來……”顯然發言稿是在國內準備好的,但莫斯科此時還是寒冬,并沒有進入早春季節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翻譯應該加上幾個字,處理為:“在中國已經是早春三月”。中文講話稿里這句話不是簡單地在談天氣,而是含有特定的寓意,即“我們通過這次訪問播下中俄友誼的種子,將來會開花結果”。所以“早春三月”不能隨便省略,需要補充說明,起到圓場的作用。
語言能力是翻譯的基本功;竟κ欠裨鷮,能否準確理解中文原文并翻譯成有同等效果或者效果接近的英文,直接關系著譯文的質量。因此,翻譯要有語言意識,要抓住兩頭:中文一定要吃透,要忠實于作者的核心思想,不是字面的,而是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實質;與此同時,英文還得地道,英文水平不夠,也不能傳達作者的原意。進入新時代,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情況,也就是在構建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,語言能力就更加重要。
做好翻譯,不僅要內知國情,還要外曉世界,需要我們博聞廣識、雙語功底深厚,這對我們的個人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,我舉一些具體的例子。中國的國家主席翻譯為 president,為什么不像毛主席時代,翻譯成 chairman 呢?1982年憲法里規定設國家主席、副主席。在英文里,使用 chairman,就必須要有國務委員會,沒有委員會就不能翻譯成 chairman,這是一個基本的語言邏輯問題。1982年的憲法英文版第一次把國家主席翻譯成 president,并使用到今天。在這里不能把英文 president 簡單狹隘地理解為中文的“總統”。與 president 對應的中文表述很多,如學校校長、出版社社長、公司總裁、學會的會長、機構的主席等。
與職務有關的還有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。我們在中國的媒體上經?吹矫绹皣鴦涨湎@铩た肆诸D的名字,而大多數媒體都稱其為希拉里國務卿。這種稱謂無論從英語國家人名的中譯規則,還是從英語里對官方人物的稱謂角度看,都是錯誤的。有一種獨特的情況,即皇室成員可以不用冠姓,比如,伊麗莎白女王的英文是Queen Elizabeth,凱特王妃英文是Princess Kate,而威廉王子的英文是Prince William。由于長期不使用皇室成員的姓,而只稱呼其貴族頭銜加名字,人們幾乎不知道英國皇室真正的姓氏是什么了。
“走出去”需要我們遵守世界的規則,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生活習慣。最應該注意的是外國文化和外國人的心理思維模式,善于發現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細微差異和特點,時刻不忘按照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去把握翻譯。
比如我們在地鐵上常聽到:“前方到站XX車站,列車將開啟左側車門!痹趶V播中我們聽到的英文播音是:“ The door on the left hand side will be used.”這樣看起來與中文很貼近,其實不符合英國人的語言習慣。使用祈使句更加簡潔明了,可直接譯為:“Please use the left door.”或者“Please exit from the door on the left.”。
我們常說的“改革進入深水區”,曾經直接譯為 entering the deep water zone,但是在外國人眼里,entering the deep water zone 意味著這場改革“死亡”了。實際上“進入深水區”是指改革從開始的“摸著石頭過河”進入更加復雜的階段,其實就是說改革難度加大了,可直譯為 entering the most difficult stage,即“進入最困難的階段”。英國人與我們對英文deep water 的理解很不一樣,在翻譯成英文時,不能以我們中國人對英文詞匯的理解來確定譯文,而是要尊重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的理解。
中國很多成語典故我們是否都清楚,如何翻譯才能讓外國人正確理解?比如“懸梁刺股”這個成語,外國人不知道發生在很久以前,甚至以為故事就發生在現在。如果翻譯不到位,外國受眾很可能會覺得中國人怎么那么粗魯,對自己那么殘忍。我們要完整地翻譯出它背后的故事。這里給大家提供一個可參考的版本:“ Sun Jing of the Han Dynasty (202BC–220AD) loved reading. He tied his hair to a roof beam to prevent himself from falling asleep when reading.”這個譯文中用兩句話解釋清楚了整個故事,給出了故事的人物、故事發生的朝代以及這個朝代在歷史上的時間。
翻譯的主觀愿望是幫助外國人更加準確地理解中國,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,要運用各種翻譯技巧和方法。
“同志們”這個稱呼在不同的語境下,所指向的角色不完全一樣,翻譯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的語境來選擇恰如其分的表述。如果是指干部,中文的“同志”可以翻譯成officials;指工人時,就可以翻譯成workers;指黨員時,可以翻譯成Party members;指父老鄉親們時,可以翻譯成fellow countrymen或者fellow Chinese;等等?傊,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
來源:外文出版社,作者:黃友義,僅供交流、學習之用,版權歸原作者、原出處所有,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正、刪除,謝謝!
(編輯: T-win)